蚂蚁登陆科创板的脚步越来越近了。2020年10月21日,蚂蚁集团科创板上市获得证监会同意,消息一出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而此事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将对中国资本市场产生深远影响。这次蚂蚁集团在上交所和港交所以“A+H”形式同时上市,将进一步提升中国股市的科技成色。
自1990年沪深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中国A股市场IPO融资金额位居第一的是2010年7月中国农业银行(601288,股吧)IPO融资685.29亿元,排在第二位的是2007年11月中国石油(601857,股吧)IPO融资668.00亿元;而这次蚂蚁集团IPO融资相当于二者之和,不仅刷新了A股市场IPO融资的历史记录,也稳稳坐上了2020年全球IPO融资的头把交椅。
而比资金规模更重要的是,蚂蚁集团在科创板上市,打破了过去国内大型互联网科技公司都在美股、港股上市的历史,它会产生“羊群效应”,吸引更多优质科技公司回归A股。而以A股为代表的中国资本市场30周年之际,这也意味着一场关于“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改革大幕正徐徐拉开。
先说蚂蚁集团,其作为互联网科技独角兽,在业务成长性、盈利成长性方面都有卓越的表现。自成立以来,蚂蚁集团立足服务小微企业,勇攀金融创新技术高峰,和金融机构合作将服务触角延伸到中国经济的细微领域,已经建立一个涵盖消费者、商家、金融机构、第三方服务商和战略合作伙伴的企业生态系统。支付宝APP年服务超过10亿用户、超过 8000 万商家,月活用户超7亿。若按照总支付交易规模和数字金融交易规模分别计算,蚂蚁集团无疑已经是中国领先数字支付提供商和领先数字金融平台。
在经营数据层面,2017年至2019年,蚂蚁集团实现营收654亿元、857亿元和1206亿元,同期净利润约为82亿元、216亿元和181亿元。今年上半年,蚂蚁集团实现净利润219亿元,已超越去年整年水平。
蚂蚁集团受益于金融科技大发展,起步于支付宝,如今已经成长为一家科技集团。根据其招股文件,蚂蚁集团技术人员占比64%,其在全球40个国家或地区拥有专利或专利申请共计26279项;在区块链领域连续4年专利申请全球第一,累计专利授权数212件,位居全球第一;其数据库产品Oceanbase性能全球第一。这些硬核数字,充分显示蚂蚁集团从第三方支付入手,构建金融+科技生态圈所释放的巨大能量。
再说回A股,随着蚂蚁上市的脚步临近,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科技企业也在跟进冲刺科创板,包括京东数科等。科技股数量和市值比例上升,对改善A股行业结构、提升活跃度大有裨益。而不久前,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也指出,“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
A股上市公司科技创新含量亟待提升是不争的事实。公开数据显示,美国市值前十的公司都是以互联网科技企业为主,包括苹果、微软、亚马逊、谷歌、阿里巴巴、Facebook,这些科技龙头股是过去美国股市腾飞的“发动机”。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科技公司占美股总市值的比例为33%,稳居第一市值板块。而A股目前市值前十的公司多为银行、白酒行业,A股信息技术类企业合计700多家,市值占比不到20%。与美股、港股相比差距不可谓不大。
A股不缺钱和投资者,缺的是高成长性的优质科技企业,市场的火爆离不开优质企业的持续流入,蚂蚁登陆A股的示范作用便在于此。有报道称,包括阿布扎比投资局(ADIA)、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加拿大养老基金投资公司(CPPIB)等全球顶级主权财富基金明确表达了希望参与蚂蚁集团A股战略配售的意愿。这也意味着,对于互联网科技巨头这样的优质稀缺标的,机构长线资金都在积极看好。
蚂蚁集团为代表的优质科技企业进入科创板,还会吸引更多机构增量资金流入股市。而这背后也与管理机构的“破旧立新”的改革魄力不无相关,只有A股机制的不断完善,对优质企业的吸引力才会不断提升。就在上周,中国证监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易会满就表示,要加快证监会自身改革,试点注册制从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不断深入,着力提升资本市场功能。
这次蚂蚁集团上市是“天时地利人和”,也是A股“三十而立”的重要时刻,A股的“发动机”、“压舱石”有了第一家科技巨头,为上海科创板市场注入新鲜血液,不仅增加科创板上市企业的“科创成色”,让广大投资者分享互联网巨头成长的红利,还将产生标杆效应,吸引更多优质科技企业和增量资金进入A股,助推上海科创板市场蓄积更大发展动能,为我国科创企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徐洪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