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从最早的黑白电视,到CRT彩色电视机,又到目前还占据主流的LCD液晶电视,电视产品在人们脑海中的固有形态,被一次又一次的颠覆,颠覆即是产品的进步、是技术的飞跃,也是人们客厅娱乐生活被创造者们一次又一次的改变。
众所周知,液晶技术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其实从现在LCD技术的显示成果来看,液晶面板本身的技术起点并不高。
要知道最早的液晶产品,无论从画质表现,到响应速度等各项素质都糟糕的一塌糊涂,最初的液晶显示设备,面板内部的液晶体排列时间甚至超过了1秒!看似很短的时间,却意味着使用者拖动一个对话框后面甚至还跟随着长达1秒的轨迹!
正所谓“三岁看到老”一项技术在现身初期的表现,其实就已经决定了它后期发展的上限,故而液晶面板发展至今近40年,如此长的时间跨度,也不能彻底根除其漏光问题的硬伤。
令人痛心疾首的同时,同时也希望有一个彻底颠覆性的技术出现,而就在此时,OLED正式出现,与我们见面了。
优胜劣汰,是行业竞争产品发展的一个必然条件,那么OLED究竟在哪些方面将液晶产品击败了呢?
1、物理形态:
细数电视工业设计发展史,就是从“一台”到“一张”的演化过程,这是产品形态方面的改变,所以在外观方面,能变得更轻薄,似乎就象征着颠覆。
众所周知LCD产品已经能将电视厚度做到“超薄”,而OLED呢?凭借简单的物理结构,与电致发光的优秀特性,摆脱LCD背光硬伤之后,这样“一张电视”就应运而生了。
OLED技术让电视产品在外观上又一次的到了进化,从最早的CRT“大屁股”电视向液晶电视转型的时期,电视产品经历了最具革命性的变化。
似乎就是那个时候,电视厂商在产品厚度上面的追求,就已经开始了。物理结构的简单,使OLED技术的电视设备厚度得到了突破性的进展,而自发光的显示特性,似乎相较来说更为重要。
2、自发光:
摆脱背光带来的并不仅仅是“薄”而已,LCD面板的背光源也是液晶电视漏光的罪魁祸首,而摆脱了背光,就意味着,电视自OLED技术开始,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黑色!而“电至即亮”的特性就又克服了液晶产品“拖影”的难题。
客观角度来讲,显示技术的发展方向,一定是“自发光”技术,例如现在的OLED技术,而向更先进自发光技术发展的过渡性技术。
包括QLED量子点显示的最后目标也是实现自发光,对于显示技术光源的探索会发展到何处?自发光全面普及究竟需要多长时间?这才是行业下一个风口性技术需要着重思考的关隘所在。
3、价格:
消费升级趋势的逐渐发酵,消费者购买更加高端产品的意愿相比之前更强,在更高视觉娱乐的要求下,显示产业的研发力度也在逐步加强,同时催生显示技术在近几年呈现大爆发式的增长。
而这其中自然也包括OLED技术,而伴随技术的进步,产品良率以及产能的提高,产品价格也势必会逐步下探。
同时我们需要注意的一个重点是,OLED技术和液晶技术价格趋势的变化,液晶技术从出现之初到价格逐渐下探到普通消费者能够接受的区间,花费了10年时间,而反观OLED技术,从出现到普及也不过5年左右。
现在,OLED电视已经完成向中低端市场的普及,手机产品更是在2018年iPhone X问世之时就完成了布局,可以预见的是,OLED面板的价格变得比液晶便宜也说不定。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