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 9月6日,南京市委全会明确,年内要落实好200个疫情防控专项应用场景发布,为城市安全提供更强科技支撑,给技术创新注入额外动力。这也意味着,今年南京累计开发建设的应用场景将达到1200个。
今年的南京市委“一号文”提出,强化市域治理应用场景创新,全年发布1000个应用场景。1月20日,南京又专门出台《关于加快应用场景开发建设2021年行动方案》。上半年,全市累计发布应用场景超600个,总投资近400亿元,已完成投资超70亿元;对外开放合作方向超2000个,累计洽谈合作单位超5000个,其中达成合作超4200个,签约合作金额超40亿元。开发建设应用场景,已经成为南京激发创新活力,赋能企业成长,推动产业集聚的重要手段。
连日来,《南京观察》记者深入工厂企业,走访部门板块,站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大视野下,一探南京推进应用场景开发建设的究竟。
有应急之需,也有长远之谋
南京禄口机场疫情发生后,南京火速启动全员核酸检测,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功不可没。
江宁高新区企业小视科技研发的“立式测温健康码核验一体机”,涵盖了人脸识别、体温检测、健康码查验、身份证核验等功能,刷脸就能获取人员身份、体温、健康码状态及行程卡等关键信息,既给基层防疫人员减负,又有效提升了核酸检测效率,还降低了核验过程中疫情传播风险。这款依托人工智能的“黑科技”产品,从接到需求到投入使用,只用了短短几天时间,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需求“出卷”,政府“搭台”,企业“解题”,通过供场景、给机会,推进新技术新产品的示范应用和迭代升级,培育数字经济新增长极。南京拥有数字经济发展的肥沃土壤。2020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务收入6000亿元,同比增长16.6%,位列全省第一。新一轮城市竞争,数字高地的优势必须得到充分释放。“很多新兴技术,因为没有足够的应用场景,只能一直飘在空中。”南京市工信局创新产品推广办负责人方海燕说,让新技术新产品落地生根,政府要推一把、送一程。从去年8月首次发布17个应用场景,到今年初提出1000个的大目标,再到追加开发200个疫情防控专项场景,力度层层加码的背后,是南京创造新需求,激发新活力,打造底层技术和应用协同“试验场”的决心。
在龙潭港附近的兴隆州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无人机把生活用品精准“投喂”到江面的货船上,返程时,它又把打包好的垃圾带回岸上,船舶无需靠岸,轻巧解决了物资采买和垃圾清理两大难题。而这,只是“5G网联无人机行业应用示范基地”项目的应用场景之一。
传统的点对点通信模式下,无人机在城市低空飞行时,信号传输容易受到地面状况的干扰,安全性难以保障。“依托5G网络的低延时性,无人机上搭载入网终端后,只要电池允许,以后有网络的地方就能飞。”牵头这一应用场景开发的长空科技总经理裴锦华说。去年11月,南京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落地浦口高新区,以 5G+无人机的融合创新应用为目标,抢抓低空经济产业风口,目前已吸引近20家关联企业在园区集聚。
5G网络赋能下的无人机,能有多大的市场空间?全天候监测船舶通行量,无死角还原岸线治理全貌,管控非法捕捞,采集相关水文数据、气象数据……“长江大保护成为国家战略,各类需求呈爆发式增长态势。”裴锦华说,仅仅是一条长江,就能衍生出无数的应用场景。
为智慧治理,更为产业升级
科技创新,让生活更有温度,让产业更有品质。推动应用场景开发建设,南京的目的在于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和壮大新增长极,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各类市场主体创新成果应用提供更多市场机遇。
翻开各板块已经发布的应用场景名录,智慧城市的梦想正一步步照进现实。溧水区智慧医院建设项目中的医疗云影像、多身份介质识别及医共体五大中心已正式落地应用,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预计年内完成测评工作,未来将全面提升溧水区医疗健康服务水平。建邺区城市大脑项目将通过构建区、街道两级指挥调度体系,规范应急处置、综合执法、民生保障等事件处置流程。玄武区的玉带河水环境综合提升项目,通过对河湖净水机器人、生态修复水下森林构建、智慧水务在线监测等技术的应用,有效改善玉带河周边水环境。
拆建垃圾通过智能化分拣破碎,生成不同规格的骨料,直接用于路基填筑、管道回填、水稳生产;装修垃圾根据不同类别二次利用,金属、木料可以回收,轻物质进入发电厂燃烧发电;二次破碎的砖块被送到再生砖生产线,变成透水砖、码头砖……位于高淳开发区的南京路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最近三条生产线全部开足马力。
建筑垃圾处置,是打造“无废城市”的重要环节。作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的场景搭建方,路港科技通过对生产线的数字化改造,拆建垃圾年处理能力已达30万吨,装修垃圾达5万吨,再生砖产能超100万平方米。“应用场景一发布,电话快被打爆了,垃圾处理和再生砖销售两头需求都很旺盛。”企业负责人介绍,二期项目中的水稳生产线、再生沥青生产线和绿化垃圾处理线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企业将与高校和研究机构深化合作,最大程度把末端产品合理利用起来。
南京的应用场景主要服务于产业强链补链工作。“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南京的导向不会变。应用场景的最终落脚点,也必须是产业。”方海燕介绍,南京的思路是,以应用场景为牵引,通过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来推动产业创新,拉长补强产业链,打造更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现实的样板就在白下高新区。来回穿梭、自动停靠的百度“阿波罗”智能驾驶车辆,已经成为园区的亮丽风景。对于秦淮区而言,这并不是装点门面的“盆景”,背后承载的是他们打造千亿级车联网产业的梦想。一年前南京公布的首批重点应用场景中,秦淮区的5G+智能网联示范应用先导区项目就已经榜上有名。9月9日,白下高新区举办应用场景及新产品新技术云发布活动,应用场景榜单中有3项属于车联网类,新产品新技术榜单中也包含5件车联网类新产品。
“百度是自动驾驶领域的龙头企业,引进这一标杆项目,打造应用场景,一方面可以招引项目,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户,另一方面,还可以为园区现有的智慧交通领域的企业发掘机会,帮助它们拓展新领域,收获新订单。”白下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秦淮区已集聚车联网关联企业260余家,其中营收超亿元企业17家。通过积极参与省级车联网先导区的建设,一批本土企业捕获发展新机,莱斯信息、江苏中路、睿敏交通等秦淮区内传统智能交通领域的龙头企业加速产能提升、产品创新和产业融合,实现了超预期的规模增长。
要融合跨界,也要龙头引领
用时5分钟,一块350千瓦时的蓄电池被机械臂缓缓装入渣土车,满载31吨的情况下,这辆车可以连跑180公里。鼓楼区年初发布的新能源重卡换电系统示范项目,已经进入最后的满负荷测试阶段,未来不仅能减少城市污染,更有望突破渣土车运营时间的限制,白天也能上路跑,彻底改变整个行业。
国内城市道路上穿梭的渣土车,几乎全部是内燃机驱动,主要烧柴油,噪音大、污染大,与碳达峰、碳中和的要求背道而驰。也有车企设计制造了新能源电池驱动的渣土车,但一块适用于渣土车的350千瓦时电池充满要好几个小时,客户等不了。能不能像F1赛车换轮胎那样换电池?鼓楼区开发的这个应用场景,迅速吸引开沃汽车、易充网、国网南京公司、丝路集团等多家本地企业参与合作,联合攻关“卡脖子”技术难点。
“跨领域的应用场景,单靠一家企业难以实现,需要多种先进技术的交叉渗透,融合创新。”易充网总经理李鑫说,南京的应用场景认定标准中,吸附性是一项必要条件,在应用场景开发建设过程中,至少要能吸附3家的本地企业参与建设,外地企业参与建设的,必须要落地南京。设定这样的门槛,南京是希望通过释放合作机遇,让更多本地企业共享政策红利,让更多外地企业在南京落户,打造产业发展新生态。
但南京也没有一刀切。对确实能够引领行业发展、带动产业生态、率先实现重点技术先行先试的应用场景,可由重点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为主体搭建,不受本地企业参与数量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