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 从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对“放管服”改革深化要求掷地有声,到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放管服”改革的再明确再部署,今年将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让市场主体不仅生存,而且活跃。
今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努力让企业花最少的钱,跑最少的路,交最少的材料,获得高效、便捷服务。《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实施方案》《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贯彻落实措施》相继印发实施,“放管服”改革工作纵深推进。
简政放权持续深化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行政审批事项已压减一半以上,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取消,其中“十三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取消、下放、调整行政审批事项10项。这些举措有效地为企业“松绑”,为市场“腾位”,对激发市场活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信息通信行业,实施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年检改为企业信息年报;印发信息通信领域深化“放管服”改革通告,减少申请材料、推行并行审批、推进行政审批服务便民化、规范涉企检查。
在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方面,落实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印发《关于深化“证照分离”改革的通告》,对工业和信息化领域18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深化“证照分离”改革作出部署。推动电信、监控化学品、电子认证、车辆生产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列入“证照分离”改革清单,在全国范围内或者自由贸易试验区按照直接取消审批、优化审批服务、实行告知承诺审批试点等方式进行改革。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相关司局提前谋划改革举措,在前期自由贸易试验区“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总结有关改革试点效果,研究向全国推广改革经验的可行性,统筹提出改革举措建议,为本次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奠定基础。
创新监管加强规范
在今年两会答记者问时,李克强总理指出,要放管并重,创新监管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业和信息化部多措并举,不断创新监管方式,事中事后监管持续加强和规范,以“后端管好”促进“前端放开”。
信息通信行业监管开创新局面。工业和信息化部启动告知承诺审批试点,批准9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的27家增值电信企业经营相关业务。创新信用监管手段,组织开展信息通信行业信用记分试点工作,加强电信业务经营不良名单和失信名单管理。规范市场秩序,对校园电信市场、商务楼宇宽带接入市场等重点领域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专项整治。持续优化电信设备进网审批,实现“全程网办”,实施疫情防控期间多项进网审批利企便民措施。研究完善eSIM技术应用与设备监管机制,推动eSIM在可穿戴设备和物联网等领域的应用。
行业监管法规、政策和技术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事中事后监管不断强化,以信用管理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逐步建立,制定电信企业经营不良名单、失信名单以及违法不良记录信息库管理细则。开展“携号转网”服务专项整治行动,“携号转网”服务监管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全国1小时“携号转网”成功率保持在99%以上。天地一体、灵活高效的应急通信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全国一体的监管技术支撑体系基本建立,监管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日常监管不断加强。工业和信息化部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建立、完善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和“互联网+监管”系统,完成平台数据对接。严厉查处恶意扣费软件、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网络诈骗等违法行为,组织治理非法经营电信业务、违规出租电信资源等热点问题。探索建立信息通信企业大数据动态监测。
政务服务加快转变
“放管服”改革本质上就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让群众获得感更强。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政府职能转变的“落脚点”,工业和信息化部一直在为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而努力着。
在优化政务服务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清理证明事项,取消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等设定的证明事项38项。推进“互联网+政务”,建立“互联网+中小企业” “互联网+绿色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在门户网站上线行政许可事项网上“一个窗口”受理系统,部政务服务大厅面向社会试运行,推进行政许可事项办理线上线下融合。健全行政许可事项服务规则、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落实方案等文件,推动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在强化为民服务领域,工业和信息化部积极有效治理骚扰电话、电信网络诈骗、APP侵害用户权益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安全感。纵深推进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行动,对违规应用责令整改、公开通报、下架处理;建立常态化APP检测机制,完成全国APP技术检测平台管理系统建设;互联网域名解析能力显著提升,网络实名扎实推进。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是一场刀刃向内的政府自身革命,是推动政府职能深刻转变、极大激发市场活力的战略举措。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编制工业和信息化部行政许可事项清单、权责清单,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做好减轻企业负担工作。创新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综合运用重点监管、信用监管等多元化监管手段,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完善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互联网+监管”系统和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不断提升政务服务为民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