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 9月1日,2021世界5G大会在北京亦庄继续举行。在“5G与智慧教育”分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教育部原副部长赵沁平表示,5G智慧教育不仅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解决“教育扶贫”问题,还能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师生间的良好互动。
自2020年初到如今,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促进社会复工复产,我国积极开发5G通信网络技术并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智能技术相结合,广泛地运用于“科技抗疫”及广大中小学、高校的线上教学任务中,在教育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20年,基于5G通信网络技术开展的线上直播云课堂、虚拟仿真实验等远程教学技术与手段得到了大量应用。”赵沁平在会上举例说,去年疫情防控期间,北京市66所本科高校陆续开设网络课程8.5万余次,参与网络授课的教师有4万多人,学生选课达410万余人次。
今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明确要求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同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区域、学校间教育水平差距。
赵沁平表示,发展5G智慧教育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促进教育公平,为解决“教育扶贫”问题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同时,5G技术与多种智能技术相结合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通过在线直播、双师课堂等教学方式实现教与学的深度融合。
此外,5G通信技术还能为大数据中心、云平台提供高效迅捷的数据传输和处理能力,实现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智能分析及可视化管理,在实时了解学习情况、获取需求反馈的情况下实现师生间的良好互动。比如通过仿真系统和三维动态实景高度还原真实场景,借助5G技术优势及时连接专家进行视频语音互动交流等。
7月初,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并确定了信息网络、平台体系等六大发展方向。5G通信网络技术凭借其高可靠、低延时、覆盖强等特点,已成为国家开展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此,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杨宗凯在会上强调了5G技术对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方向的支撑作用。在增强网络带宽方面主要表现为全连接教育专网、网络无缝连接、低成本维护及管理等;在高可靠、低延时连接方面,包括在AR、VR应用场景提供高速和低功耗的视频体验,支持高清视频及多模态交互等;在海量物联方面,主要是为AR、VR的内容渲染及云边端计算协同等提供赋能。
“技术毕竟是手段,未来的教育一定是面向人的,适合各种人的新教育才是具备个性化包容能力的智能教育生态。”谈及对5G赋能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期望,杨宗凯直言,希望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连接开放共享的个性化教育体系,即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所要支撑的高质量教育体系。
“以5G技术为基础,我认为未来教育打造的将是虚实结合、具有沉浸式特征的教育环境,并以此代替如今电子屏幕的形态。通过校园物联网及大数据赋能,还将形成学习活动的全程记录,从而构建更加精准的教育体系。”杨宗凯表示,此外,他期望能形成人机结合的智能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有智能学伴,每个教师都有智能助教。
会上,中兴通讯副总裁胡雪梅还提出“产教融合”的思路。她认为,随着国家新型基础设施整体建设及数字化产业推进,未来社会对5G+数字化人才培养的需求也会增加。
“我建议在技术认证体系中建立一整套技术认证标准,以技术认证为起点去打造人才生态。这个培养过程十分需要与教育行业进行深度结合,以‘产教融合’为基石促进能力共享,以5G+教育为手段赋能教育进阶。”她说道。
胡雪梅表示,企业每年都会去高校进行校园招聘,一个毕业生从招入企业到能够独立工作大概需要六个月的时间,因此如何将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快速与企业要求更好地匹配起来,是企业长期思考的问题。
“目前有部分高校成立了专门的5G人才培养班,但这种运作模式覆盖面较窄。为实现更大范围的赋能,我希望建立一套技术标准和认证体系,专为其设计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规划及教学目标。同时,在线开放所有学习资源,以一套认证体系和认证中心为纲,共享给社会上所有渴望在5G时代能有所作为的人群。”胡雪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