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让不少小众爱好者找到了兴趣相投的亲人,比如,这些养老面当宠物的主人们找到了家的归属。
老面俱乐部招新
瓶子里吐着泡的这团面,在西方厨房里是烘焙师的心头肉。在我国,它们有另一个熟悉接地气儿的名字——老面,就是爸妈每次和面要留下来的那一小块面疙瘩。
因为加了老面做出来的馒头花卷更加香甜可口,所以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这块放到冰箱里备用的老面,只是让下次面食更好吃的一种食材。
但是,在老面主人的心中,它们是比猫狗还可爱的宝贝宠物,它们是有生命的酵母菌种。每一罐小家伙都独一无二,有自己的脾气性格。
他们会给老面起名字、过生日,把它们真的当作家人一样温暖对待。
名叫Paulie的老面周岁生日照片
给一团面起名字,倒也不是现代人的无聊之举,而是传统面点师们长期以来流传下来的一种行业文化。烘焙师们在厨房里忙碌的时候会对自己的助手喊:
「把Dave拿过来,不对,你拿的那一瓶是Phil!」
老面罐子上会贴着自己的名牌
一件物品被赋予名字后,就会让人产生感情依赖,更何况这些本就有着蓬勃生机的酵母菌种。于是,饲养员们对自己的老面爱得无法自拔,国外还有为老面起名的互助帖,看着像极了《21世纪最适合女/男宝宝起名的汉字推荐》。
当然了,饲养和照顾老面的历程也繁琐而艰难。
老面也是需要吃饭的。虽说它们的食物只是面粉与水,但每一罐老面的喂养比例、进食时间、食量都不一样。贸然更改,还会让一些脆弱的老面一命呜呼。
家里有了老面,主人的心里就有了牵挂。所以,如果出远门家里没人,谁来照顾老面就成了一个问题。
要么得请懂行的人帮忙喂养照顾,要么就得自己带着老面东奔西走。旅途中环境的温度变化也会引发老面过度发酵,然后它就会……呕吐。
而对老面主人来说,更残忍的一件事是被迫断舍离——弃种。
老面不会因为感到自己已经到了罐子口就停止发酵。只要主人还想一直喂养自己的老面,就必须学会有舍才有得,否则它们会无休止地膨胀发酵,甚至淹没你和家里的厨房。
所以喂养时,主人只能保留一小部分老面,给它供给新的食物,让幸存面在罐子中快乐发酵。而剩下的老面,就成了弃种,前天还是心头好,今天就面临着被丢弃的命运。
这位主人只留了罐底这么点老面续命
对于大部分主人来说,这些弃种依旧是自己最爱的Jack、Dave、Phil……所以,比起直接把弃种扔进垃圾箱,不少人更愿意把它们做成美食。
欧美做面包,我们做包子,每家每户处理弃种的方式并不相同,但共同之处都是为了吃。因此,不少主人还会从口感与生长节奏上,为自己的老面做一些加工改良,比如,加一些葡萄。
葡萄——各家老面的好朋友,饲养主的好工具。
这是因为葡萄皮上含有大量野生酵母菌,根据同宗同族友爱互助的准则,不少人会在刚饲养的老面中放些葡萄,帮助新生老面加速发酵。
右面放了葡萄的老面发酵速度快于左面
这就让一场个性化定制拉开了帷幕,有人加葡萄,就有人加蓝莓,总之你的老面你做主。不同的主人选用不同的面粉,添加不同的食材,让这些老面向不同的方向野蛮生长。
有的娇气些,主人为了给它续命费尽心思,有的壮实些,主人可以带着它四处旅行。
如果老面喂养得好,它们还能陪你养老。老面活得比主人长久,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古时候的西班牙,一块老面能当传家宝,女儿出嫁时还会从娘家带走一块老面,让新家里传承母亲的味道。国外论坛在收集家养老面信息时,也曾登记过不少百岁老面。
面对如此长寿的宠物,如果主人先去世了呢?如果下一代从父母手里继承了一罐老面不想养了呢?
于是,有一座老面图书馆专门解决以上问题。
冰箱里的每一罐老面都来自不同的国家,有过不同的主人。
这座场馆位于比利时的圣维特,是全球唯一一家老面博物馆。管理员开设这个图书馆的初衷,是为了保持酵母菌的多样性。后来,他觉得这里更像是一个老面养老院,他可以向镜头介绍出每一罐老面的故事:
这个叫Lucy,脾气不太好,来自匈牙利;
这两罐我放在了一起让它们当邻居,因为都是英国来的;
这罐老面的主人是一位来自中国的老太太……
有的主人把老面送来后没几年,就离开了人世。而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让自己的老面一直活下去!只要自己的老面还在继续发酵,那么它就会永远继承着主人赋予它的所有,甚至包括前主人家特有的细菌。
其实,酵母真的拥有这非常久远的历史,也拥有这非常庞大的家庭分支。自从第一种酵母于数亿年前出现后,人们已辨识出1500个酵母的物种。
这些吐着泡泡的小家伙努力向主人展示着自己生命的痕迹与证明,无声无息地陪伴着每一位饲主。
它们对主人的回馈也是短期可见、非常直接。主人们表示,用自家养的老面做出来的食物,完全带着自己培育出的风味,这种舌尖上的馈赠,质朴又享受。
看到这份宠物饲养回馈,狂丸咽了咽口水。对于我吃货国来说,光是「能吃还好吃」这一点,老面就已经赢了,而且,还赢得很彻底。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