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Zen3架构的锐龙5000G APU终于进入了零售市场,首发两款型号,一是8核心16线程的锐龙7 5700G,2599元,二是6核心12线程的锐龙5 5600G,1899元。
最擅长对芯片进行开盖拆解、内核拍照的大神Fritzchens Fritz,又对锐龙5 5600G下手了。
拆掉金属散热顶盖,可见内部核心采用了良心的钎焊散热材质,效率更高。即便是相对廉价的APU,AMD也依然如此良心。
不同于锐龙5000系列CPU的多个小芯片设计,锐龙5000G系列APU和移动端的锐龙5000U/H系列一样,都是单芯片设计,整合CPU、GPU、IO等各个单元。
内核高清大图,看不懂没关系,继续往下。
另一位芯片大神Locuza按惯例对各个模块做了详细标注。
左侧偏下是CPU区域,包括八个Zen3核心、每个核心各自的512KB二级缓存(分成两块)、所有核心共享的16MB三级缓存(分成32块)。
CPU右侧紧挨着的就是GPU,Vega架构,总共8个计算单元、512个流处理器。
锐龙5 5600G相比于锐龙7 5700G少了两个CPU核心、一个GPU单元,但其实物理层面都存在,只是屏蔽了而已,另外三级缓存完整保留。
其他部分还可以看到128-bit DDR4-3200/LPDDR4X-4266内存控制器、PCIe 3.0控制器等,还有两片空白区域,似乎没有真正工作的电路,其中一部分怀疑是加强散热之用。
对比Zen2架构的锐龙4000U/H/G系列,整体布局基本相同,几乎没有实质性变化,都是八核CPU、八核GPU,只不过上代CPU核心、三级缓存(8MB)都分成了两部分,属于两个CCX单元。
面积方面,上代整体154.731平方毫米,这代达到了179.904平方毫米,增大了16.3%。
如果去掉用途不明的空白区域(两块分别为7.53平方毫米、2.09平方毫米),以及一块新增的不明区域(1.41平方毫米),有效面积增大了11.034平方毫米,完全来自CPU部分的变化。
确切地说,Zen2 CPU区域面积为40.30平方毫米,Zen3则是51.32平方毫米,增加了11.02平方毫米,和刚才的数据完全吻合。
其他部分则完全没变,比如内存控制器还是15.40平方毫米,毕竟都是7nm。
这是早先的两代内核结构示意图对比。
- THE END -
快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