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主页
 福建省福州第十一中学始建于1927年,位于福州市繁华的中心区,五一北路东侧,古仙桥畔,是一所美如花园的省二级达标中学。学校现有校园面积36.5亩,近年来新建成教学楼两座,综合实验楼、图书楼各一座。建有市属中学第一条200米塑胶跑道和600平方米雨盖体操房。校园绿化覆盖面积5600平方米。校园楼宇错落、绿树叠翠、繁花似锦。学校教学设备齐全,共有电脑200台,多媒体语音室一间,多媒体教室三间,多功能教室一间,理、化、生实验室均按Ⅰ类标准配备。图书馆已经通过一级达标验收。馆内藏书达六万余册,实行现代化电脑管理。

福州第十一中学有着悠久而光荣的革命历史。1927年,在风起云涌的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斗争中,一部分爱国志士为支持在反帝反封建的"收回教育权"学潮中被开除的学生,募资创办一所新学校,定名为"私立福建新时代中学"。1929年,学校改名"私立福州光复中学",中国同盟会福建支会从黄花岗烈属抚恤基金中拨出十万大洋移赠作为办学基金,学校董事会成员有多人是与孙中山先生有密切交往的同盟会会员、黄花岗起义生还义士。我省民主革命先驱郑祖荫先生曾长期任光复中学校长。
学校中许多师生倾向革命,如当年参加学生爱国运动的学生郑乃之等,后来成了福州市最早的共产党员。1947年,该校成立地下党光复支部,隶属于地下党城工部闽侯县委领导,创办地下刊物"骆驼",宣传革命,为迎接我省我市的解放作出了贡献。第一任支部书记郭克兴同志,后来参加游击队,在一次战斗中重伤被捕,宁死不屈,壮烈牺牲。

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现有在职教师170人,专业技术人员158人,学历达标率99%,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35人,中级教师50人。学校制定了远期、中期和近期的中初级教师业务培训的规划和阶段性目标,实施"一、三、五、七"培养青年教师工程,即高中级教师配对签订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七年期四类型师徒协约,每年开展两次青年教师说课、教学技能竞赛活动和教学评比活动,促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近几年来该校教师有35人次评为系统以上各级先进,两人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章、一人被评为全国教坛新秀,五人被评为省级优秀青年教师。三年间共发表论文309篇,其中发表在СΝ以上刊物的有90篇。获全国一、二等奖的论文有15篇。
学校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宗旨,建立健全校、处室、组段三级管理运行机制和评估奖惩机制。实行学校行政管理校长负责制,重点发挥教研组长抓学科教学教研工作和集备组工作、年段长抓教学动态管理的职能,建构"短周期、快反馈、多渠道考评、全方位量化"的科学动态管理模式。
学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坚持德育的首要地位。 做到"人人都是德育形象,事事都是德育资源,处处都是德育评比";同时重视与小学、大学的纵向衔接,健全完备与家庭、社会德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横向联系,建构全方位多渠道的立体德育工作网络,使德育工作生动活泼、形式新颖、卓有成效。学校连续多年评为教育系统德育先进单位。
学校领导立足校情,实事求是,增强竞争意识、品牌意识,继承传统,扬长避短,开拓创新,坚持以教研促教学,美育与学创同程互动教学两大教科研课题已在我市打响,外语张法教学与分层次教学也已面上铺开。从97年以来,每年举行一次面向全市的教学公开日活动。四次全市性教学公开日,全市有关专家、领导和老师共5000人次莅临学校听课指导,探讨教改和教研工作,《福州日报》、《福州晚报》、福州电视台生活频道和新闻频道都多次报道了学校教学活动。
 
第二课堂活动是学校特色的常青树,十年来有数百人次获国、省、市多项竞赛奖。学校于80年代初就在全市首批设立了英语无线电台,到90年代已和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电讯往来,80年代就在全国中学生英语电台操作竞赛中获集体三等奖,90年代无线电台接受了日本朋友的参观访问;外语语音室也接受了瑞典朋友的参观访问。我校的航模舰模活动也遐迩闻名。美术兴趣小组人才辈出,古仙文社创办于80年代初,在中学系统较早创办了文社社利,学校还两次举办全市性校园文化活动日观摩会,接待四十多所学校领导的参观指导并获好评。近年来,生物兴趣小组奇军异起,成绩显著,2001年生物课外活动小组作的《金鸡山植被调查与改造方案》得到省生物专家肯定,获省市一等奖,《中生代松柏茎干化石考察报告报告》获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三等奖。学校深入持久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小设计兴趣小组活动,并以此为生长点,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活动。 近年学校被批准为田径传统校、中学生交响乐团特色校、科技示范校。《福州日报》曾以《丰富多彩 异彩纷呈》的专题报道了我校第二课堂的情况。
Copyright 福州市第十一中学
福州第十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