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素分析法,是依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因素分析法具体有两种应用:连环替代法和差额分析法。
1. 连环替代法
将分析指标分解成各个可计量因素,根据各个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顺次用各因素的比较值(通常是实际值)替代基准值(通常为标准值或计划值),以测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
假设财务指标M与三个驱动因素A、B、C之间的关系为:M=A×B×C,已经获得M的实际值和标准值如下:
实际值:M1=A1×B1×C1
标准值:M0=A0×B0×C0
差额:ΔM=M1-M0
分析过程如下:
标准值: M0=A0×B0×C0 (0)式
第①次替代: A1×B0×C0 (1)式
第②次替代: A1×B1×C0 (2)式
第③次替代:M1=A1×B1×C1(实际值)(3)式
A因素变动对M的影响=(1)-(0)=(A1-A0)×B0×C0
B因素变动对M的影响=(2)-(1)=A1×(B1-B0)×C0
C因素变动对M的影响=(3)-(2)=A1×B1×(C1-C0)
合计影响值=(3)-(0)=M1-M0=ΔM
【提示】如果将各因素替代的顺序改变,则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也就不同。在考试中一般会给出各因素的分析顺序。
2. 差额分析法
是连环替代法的简化,是利用各个因素的比较值与基准值之间的差额,来计算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
假设计划指标M0=A0×B0×C0
实际指标M1=A1×B1×C1
A因素对M的影响:(A1-A0)×B0×C0
B因素对M的影响:A1×(B1-B0)×C0
C因素对M的影响:A1×B1×(C1-C0)
3. 因素分析法需注意的问题
①因素分解的关联性(客观上的因果关系);
②因素替代的顺序性(不同顺序会有不同的计算结果);
③顺序替代的连环性;
④计算结果的假定性(分析时应力求使这种假定合乎逻辑,具有实际经济意义,这样,计算结果的假定性才不至于妨碍分析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