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一家商场,如果它的假冒伪劣商品高达60%,那么等待它的结局就不难想象,即使不被立即查封,至少也要被罚得倾家荡产。
但在线上,电商巨头假货充斥,欺诈横行,官方虽不再坐视不管,却查而不处,令人费解。
国家工商总局日前公布2014年下半年网购商品抽查结果显示,淘宝、京东、天猫、1号店等主流电商平台正品率仅为58.7%,最大的平台淘宝网假货率高达63%。其中,假手机逾7成,涉及小米和三星两个品牌,三星手机100%为假货;玩具、服装、化妆品并列“假货排行榜”第三位,假货率33.33%,即每3件货品就有一件是假的。
相信这个结果会令无数人大跌眼镜,以各行各业颠覆力量自居的电商,风光无限、极尽高大上的电商,原来一直干着骗人、坑人、害人的勾当!
如果说“猫狗撕逼大战”只是低俗的炒作,尚属道德调节的范畴,那么如此大面积、高频率的售假行为,则明显涉嫌违法甚至是犯罪,理应受到应有惩罚甚至是制裁,这是法治时代、市场经济的应有之义。
假冒服装、手机损害的还只是消费者个人权益及合法商家的利益,劣质的儿童玩具、化妆品则有可能直接影响人体健康,或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而假冒的农药化肥则有可能导致大面积的农作物歉收甚至是绝收,还会对土壤、种子带来严重危害,有可能引发严重的群体性事件,带来大量的社会问题。
这不是危言耸听。央视报道,一家销售著名品牌史丹利品牌的化肥的淘宝店铺,自己声称获得了公司授权,卖的都是正品,但据工商总局监测,所谓的“正品”全部为假货。随着我国电商巨头一窝蜂地“下乡”,未来类似的坑农、害农事件有可能集中爆发,极大的威胁我国农业生产安全。
官方从过去的不闻不问到如今的监测、曝光,无疑是一大进步,但没有配套的处罚措施,不让这些电商巨头为其违法付出代价,就难以遏制假货猖獗肆虐的势头。依法对电商售假行为进行处罚与支持电商发展并不矛盾,而有助于电商更健康更长远的发展,否则等消费者完全清醒过来,电商或遭遇毁灭性打击。
但指望依靠电商企业的自律或要求“消费者擦亮眼睛”,是不现实的,也是管理部门的不作为和失职。
这一点,或可从阿里对待假货的态度可知。
在2014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面对售假指责,马云强硬回应称“说假货多的人基本在淘宝上没买过东西”,并表示“你想25块钱就买一个劳力士手表这是不可能的,这是你自己太贪!”先是否认淘宝假货多,接着把买到假货归罪于消费者的“贪”,这就是常常把社会责任、社会贡献挂在嘴边的中国首富、世界互联网大佬马云对待假货的态度。
随后,在工商总局组织的第三方检测、质检总局的突击中,在央视多次的电商售假报道中,淘宝、天猫每次都“榜上有名”,终于阿里坐不住了,由阿里首席风险官邵晓锋出面“高调打假”。
但是,阿里的打假,更多的是在晒“成绩单”,表露出自己也是假货的受害者的委屈感,而且,由首席风险官出面,也证明了阿里所谓的打假,不过是对央视一再曝光的回应,属于典型的“危机公关”行为。
最大的电商企业如此,其它的平台虽不一定“有样学样”,但说都在看着执法部门如何处置阿里,恐怕也没有太大的语病。
我国并不缺乏对商家制假售假行为进行打击管理的法律法规,但为什么几乎所有的电商平台都涉嫌售假却很少听说有谁受到相应的处罚呢?老笑猜想,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电子商务是新兴行业,各级政府都在倡导推动大力发展;二是阿里是全球知名的明星企业,马云是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是出入达沃斯论坛等高端场所的“商界领袖”,有“刑不上大夫”之嫌。
如果是这样,那真是中国法治的悲哀,市场经济的悲哀!信息经济是新兴经济、发展方向不假,但纵容电商售假是破坏而不是保护而是毒害信息经济的发展,如果任由电商售假泛滥,大多数消费者都丧失了信心,信息经济又如何发展?如果因为阿里是在美国的上市公司,马云是头顶无数光环的世界名流而不敢对其下手,那更是“选择性执法”,违背了市场经济公平公正的基本法则。
美国经济之所以现在一枝独秀,老笑以为是拜强大的市场力量之所赐,克林顿主持时期,美国政府一度要分拆微软以避免其垄断市场,这才是真正的公平公正的市场法则,这样健康的市场自然会形成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但现在美国人对阿里严重的售假行为不闻不问,是因为阿里95%的市场份额在中国,它侵害的是中国人的权益,破坏的是中国的市场,美国人赚钱之余,高兴都来不及,又哪里会多嘴多舌?
对无数处在困境之中的实体零售企业来说,电商售假也最大的不正当竞争。电商向以“低价”、“超低价”为噱头,将守法经营的百货店、超市店冲击得七零八落,原来,它主要不是依靠减少环节、优化供应链来降低成本,而是倚重售假来获得不正当竞争优势,这不是以先进取代落后,而是劣币驱逐良币!
当前,“法治”、“公正”、“诚信”已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3个关键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如果不依法查处电商平台愈演愈烈的售假行为,这一切岂非停留在纸面上?是时候展示我国执法力量公平公正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