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阿里巴巴以3亿元成为美团网的B轮投资方,2014年5月又跟投了C轮投资。但后期的7亿美元融资却并未出现阿里的身影。
更耐人寻味的是,传闻美团近期又将进行一轮10亿美元级别的融资。按照稀释比例来看,阿里在美团的股份很有可能被稀释到不足10%,阿里想要控制美团的话变得更加遥不可及了。
阿里花3亿培养的美团如今已经和阿里渐行渐远,虽然这不是马云想要的结果,假设美团这次融资成功,阿里和美团也不得不撕破脸,毕竟干儿子美团还是不如亲儿子淘宝电影亲。
一、分食流量的淘宝电影与猫眼:注定做不了同路人
美团旗下的猫眼电影和阿里嫡系的淘宝电影之间,不是互补的关系,而是分食流量的关系;不是纵向整合的关系,而是平行站位的关系。
今年五月份APP排行榜中,美团以2795.59万的月活跃用户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O2O移动电商,仅次于淘宝排行第二。美团旗下的猫眼电影2015上半年出票60亿元,占据在线订票市场份额近7成,而阿里旗下的淘宝电影数据惨淡。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占据流量上游意味着更多资源的整合变现。利用流量驱动不同品类的B2C/O2O,进行流量的分发和变现,在这点上,阿里并没有建立起足够强大的壁垒,它亟需通过布局文化产业来补足这块短板。
过去几年,阿里在建立文化产业链上的直接投资就超过了200亿元。而互联网电影票务是文化产业的一个切入口,将单纯的在线售票整合成电影产业链的一环,打造融资、制作、营销、发行、数据分析、售票、衍生品和相关周边一条龙产业链。阿里旗下的淘宝电影成型太晚,远比不上先发制人的美团猫眼,阿里如果能够控股占据市场份额近7成的猫眼,将对阿里的文化产业链起到加持效果。
然而美团的后续投资阿里并没有参与,最近传闻美团打算进行10亿美元的融资,按照稀释比例来看,阿里在美团的股份很有可能被稀释到不足10%,远达不到控股美团的地步。美团拖着迟迟不上市,同时又不给马云增持的机会,就是想接着资本的票子把公司的盘子越多越大。
同时,占据互联网票务市场份额近7成的猫眼,2015全年出票金额有望超出150亿元,面临数据增长迅猛的猫眼,淘宝电影的处境岌岌可危。对此,阿里有可能将淘宝电影拟注入阿里影业的资产,一旦完成交割,淘宝电影和猫眼电影将成为同门竞争对手。分食流量的淘宝电影和美团注定做不了同路人。
二、美团疏远阿里瞄准BAT第四把交椅
对美团来说,经过四年鏖战,从体验到流量,再到品类和成本控制,均有所成。过去的一年时间里,美团推出了四个移动端产品,分别针对团购、酒店、电影、和餐厅四个细分领域的市场。尤其在电影和酒店两大领域,美团成长迅猛,已经占据该行业在线领域的第一和第三的位置。今年美团做了两次大的调整,首先成立了猫眼事业部,与阿里业务体系有几处存在利益竞争关系。五至六月,美团创始人王兴先后在天津注册了两家公司,猫眼文化和猫眼影视制作,他持有99%的股份,而对外宣称是美团的全资子公司,可见美团对布局文化产业链野心不小。
连环创业者王兴认为,“狭义的团购行业的整个市场份额才三四百亿,而整个生活服务业却有好几万亿,其中仅餐饮就有两万亿,所以团购行业在这个市场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之前大众点评网的张涛就有说:在BAT之外,有可能出现第四大平台。看来王兴对美团寄予厚望,瞄准的不光是文化产业链还有BAT之后的第四把交椅。
三、朝阳美团与巨人阿里:互联网票务谁将称王?
猫眼电影2014年全年出票50亿元,占全国电影票房296亿的16.89%。2015上半年出票金额60亿元,全年出票有望超出150亿元,占据在线订票市场份额近七成,并有望保持721的稳定结构。现阶段的淘宝电影在出票数额上完全不是猫眼的对手。但是流量才是市场决胜的关键,淘宝电影拥有不能忽视的流量资源。流量资源包括三个方面:用户数量、出票能力和合作院线数量。
在用户数量上,虽然美团的先发优势为猫眼积累了不少用户,但依然是阿里占优。美团称其活跃用户有1.3亿,而阿里仅支付宝实名用户已超4亿,如果算上手机淘宝、微博、优土、聚划算等平台的补充,淘宝电影的潜在用户数量惊人。
关于出票能力,淘宝电影和猫眼旗鼓相当。阿里通过手机支付宝带动社交业务的发展,与美团APP上仍有电影板块类似,都是通过一个主导APP带动垂直业务发展。在收购了粤科软件之后的阿里,以金钱填平发行时间上的落后,在线选票已经不成问题。如今晚了很多才起步的淘宝电影技术已不比老将猫眼弱。
在合作院线数量上,目前是猫眼保持优势。淘宝电影目前合作院线有2500家,而猫眼在三四五线地区的根基比较好,在全国覆盖近4000家影院。
中国电影市场即将进入黄金时代,从2010年的62亿年票房到如今2015预计年票房将超过400亿,面对千载难逢的商机,厮杀在所难免。究竟是朝阳美团还是巨人阿里将在这场角逐中称王?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