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这几天一个关于马云成立“治假国家队”的新闻火遍了朋友圈,阿里巴巴终于要出重拳从源头上治理假货了。至于效果如何?我们暂且不论。其实,超市也有一个与“治假”有关的问题,那就是“职业打假人”。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这本是好事吗,但在全民维权的同时,却滋生了这一群“职业打假人”,他们具有专业的打假技能、熟悉消费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但却以盈利甚至勒索为生,“以假打假”,利用法律空白和上佳息事宁人的心理来获得灰色收入。一般超市见到这种人都会觉得“头很大”。
与马云主动出击式的“治假”不同,超市在面对“职业打假人”时更多的是被动防御。同样是“治假”,为何在处理方式上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因为马云面对的是商品生产厂家,而超市面对的是商品的购买者。
2013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折射出我国司法层面对正当打假行为的认可,同时,新《消法》、《新广告法》、新《食品安全法》的相继修改出台后,也为职业打假带来“红利”,利益的驱动催生了职业打假人数的增多。
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释,他们具有专业的打假技能、熟悉消费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但不愿意看到的是,这样的群体中存在有一部分以盈利甚至勒索为生的人群,“以假打假”,利用法律空白和商家息事宁人的心理获得灰色收入。
那么,面对“职业打假人”超市究竟需要何去何从?是被动的以赔偿、应诉的方式来应对,还是通过修炼内功、完善管理机制,并灵活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一、建立应对职业打假人的应急预案,纳入到门店风险控制体系中。
从职业打假人的卖场识别、收银台结账、服务台投诉、索赔受理、配合行政机关检查、内部自查、证据搜集、诉讼应对等关键环节要结合职业打假人的特点和手法建立详细的应急预案,提升门店各岗位识别、应对职业打假人的能力。
同时,对于恶意打假人的“调包、抠商品日期、藏快过期的食品”手法要加强门店的调查取证能力,一旦发现恶意打假涉嫌“敲诈勒索”要在第一时间报警处理。
二、建立门店职业打假数据库及黑名单。
门店在应对职业打假人时无论最终如何处理,都需要对职业打假人的进店视频、商品区活动视频、收银台结账视频、服务台投诉视频及录音等关键信息进行收集、保存,并定期将上述信息上报公司总部。
总部及门店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总分析,提升对恶意打假人的防范能力。
三、成立门店职业打假应对小组。
门店要成立以店长、值班经理、防损经理及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与的职业打假应对小组,对在卖场经营过程中遇到的职业打假行为,要结合岗位职能进行分解,如店长具体负责的事项及可采取的措施;值班经理职责及可采取措施;防损经理职责及可采取措施等。
四、加强对过期商品、进口食品、广告宣传、双日期、商品标识等容易引起职业打假人投诉的商品的管理。
“打铁还需自身硬”、“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所以,门店的管理层对于职业打假人购买的“问题商品”需要有清醒的认识,确实是因门店管理不当所引起的,一定要做好自查和整改工作。比如过期商品的管理、商品生产日期的管理等,要从门店的营运环节严格管控,不给职业打假人留下任何钻空子的空间。
五、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对于消费领域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和学习,要有针对性的、结合门店各岗位情况来实施。
一方面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提升门店各岗位对问题商品的识别能力,防范供应商欺诈而引起的职业打假索赔;另一方面要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在面对职业打假人索赔时提升应对能力,不至于限于被动。
总之,职业打假人是国内现阶段社会及法律背景下的产物,作为商品的经营者,我们需要有正确的认识和应对策略,一方面要提升对恶意打假人的应对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内部对“问题商品”的管理能力,不给职业打假人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