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阿里正式成立阿里数字农业事业部,开始全力推进其数字农业项目;
拼多多则举起了“农货上行”大旗,全力推动农产品的产销对接;
京东也与多地政府建立了合作关系,推动其数字农业技术落地。
从各家的种种的动作来看,对于数字农业各家巨头都是势在必得。但在具体的发力点上,各家却有明显不同。
一、拼多多全力推动农货上行
在三大电商平台之中,拼多多对推动农产品上行最为热衷,而如今它也是业内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拼多多能够取得如此成绩,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
1. 我国农村电商的线上流通率非常低
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中国农产品流通各渠道占比调查中,农贸市场占比最高达到51.8%,超市占比位列第二位达36.4%,位列第三的是个体商贩占比为8.5%;其次是电商渠道,仅有2.8%。农产品线上渠道占比如此之低,给后来者发力线上创造了机会。
2. 拼多多在农货上行方面拥有先发优势
早在2017年之前,拼多多就开始推动农产品上行,助力农产品产销对接。这种先行一步的布局,让拼多多吃到了下沉市场崛起的巨大电商红利,从而让其迅速在农货上行方面建立了竞争优势。
比如,拼多多构建的体系化、系统化的助农模式,就为其推动农货上行提供了诸多助力。
例如,针对传统农产品流通链路长、信息不对称等痛点问题,拼多多推出了“产地直连”的新模式,拉平了产地和销地之间的信息差,很好地保证了供需平衡;针对农村人才不足的问题,推出了多多大学,帮助培养新农人、新农商……
正是凭借这一体系化的举措,帮助拼多多奠定了其农货上行第一平台的行业地位。
据拼多多《2019年农产品上行发展报告》显示,拼多多2019年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达到了1364亿元,同比上涨了109%,据预计2020年,拼多多农产品电商销售总额将会达到2500亿元,仍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其在行业的地位也将愈加稳固。
二、阿里押注全链路农业数字化改造
与拼多多不同,阿里则提出了全链路农业数字化改造的新设想。
所谓“全链路数字化改造”是指通过把控从上游到终端的整个环节,并将每一个环节都进行数字化改造,从而将农业整个从产到销的过程,都纳入到数字化进程之中。阿里之所以选择用这样的方式参与农业改造,背后则有着多方面的考虑。
一方面,我国传统农业各个环节都存在很多的问题,数字化改造的空间很大。比如,我国农业的“小农”形态,使得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程度很低,这给农业的产业化带来了一些困难;其次,由于缺乏很好的农业供应链,农产品在流通环节耗损严重,这些都严重制约传统农业的进一步发展,而数字化技术则对改善这一问题多有助益。
另一方面,阿里在数字化方面积累了雄厚的技术基础,具备很好的数字化改造的能力。比如,阿里云旗下的数字农业ET大脑,就能够为农业数据的打通提供技术支持,阿里云旗下的AI、区块链技术等,也为农业的智慧化、可溯源追踪提供技术解决方案。
而阿里之所以想要做全链路农业数字化,则与农业的产业链较长不无关系。
农业从产地到流通再到销售,中间经历各种环节。而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任何单一环节的数字化,对农业数字化改造的效果都不会太理想,这也正是阿里投身全链路农业数字化的原因。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阿里在产源地数字化(基地模式)的基础上,又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打通供应链的产地仓,来加速流通环节的数字化。据悉,目前阿里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5个产地仓和十几个销地仓,进而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仓网群。
由此,阿里已经形成了从田间地头(基地模式),到运输流通(产地仓),再到淘宝、天猫、盒马前端零售的全链路农业数字化闭环生态。从这里不难看出,在做数字农业上,阿里有着全盘的谋划和全方位的布局。
三、京东侧重技术赋能
与前两者不同,京东的农业数字化主要是从产业端开启的,其农业数字解决方案也主要是聚焦于产业端的,更侧重于通过技术解决方案来给行业赋能。
京东开启数字农业,最早源于此前京东数科旗下的数字农牧。
早前京东数科,偶然间获得了一个保险客户的需求:他们想要准确识别不同的死猪,以避免养殖户用同一头猪骗保,京东由此推出了一个“猪脸识别”的数字技术解决方案,并以此为契机切入了智能养殖业务,投了一家山黑猪养殖厂商,开启了数字化养殖的试验。
此后,京东数字农牧依托于大数据、人工智能、IoT、区块链等方面的数字科技能力,自主研发并推出集成“神农大脑(AI)”+“神农物联网设备(IoT)”+“神农系统(SaaS)”的智能养殖解决方案,独创养殖巡检机器人、饲喂机器人、3D农业级摄像头等先进设备,打通养殖全产业链,真正实现了智能化、自动化、精细化生产。
这套技术真正从生产环节,改变了传统农业自动化程度低、生产数据难采集、人工成本大等痛点问题,为数字农牧产业的降本增效和结构化转型,注入了强劲的科技动能。
在数字化养猪试验取得实效之后,京东又将智能养猪,拓展到智能养牛、智能水产养殖等多个养殖领域。
之后,京东又以无人机农林植保服务为切入点,整合京东集团物流、金融、生鲜、大数据等能力,搭建智慧农业共同体,同时打造旗下首个农场品牌“京东农场”,由此形成了完整的数字农业版图。
今年以来,京东又与四川地方政府建立了合作,建立农业大数据中心,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以及数字农业的场景落地。总的来看,京东在数字农业领域涉足甚广,但目前为止京东在农业方面的应用落地,还主要集中在技术赋能方面。
四、新农业大战即将开打?
随着三大电商平台,同时汇聚于数字农业领域。外界就不时传出一种声音认为,三家电商企业将会在数字农业领域掀起新的大战。但当前来看,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很小。
一方面,目前我国的农业数字化水平还很低,目前整个市场也还处于增量博弈的阶段。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7月3日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显示,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为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6.2%。而在三大产业中,数字经济在农业中占比7.30%,在工业和服务领域,则已分别占比18.30%和35.90%。
这意味着在三大产业中,农业领域的数字化潜力最大。
而农业数字化巨大的市场空间,在短期之内很难被某一家巨头所独享。因此,对于目前各家电商企业来说,其核心的任务还是以拓展市场增量为主,现在相互触碰的可能性还比较小。
另一方面,各家在数字农业的布局上也有差异,开打的动机并不明显。
阿里做的是重投入的产业链数字化改造,拼多多目前还主要是聚焦农产品上行、注重的是渠道畅通,而京东农牧则主要是通过输出技术解决方案,来为农牧业发展赋能,相对而言更偏重于技术应用。
从三者之间的发展情况来看,各家之间的差异性明显,因此各家目前开打的可能性并不高。
因此,现在谈巨头之间的数字农业大战,还为时过早。不过,随着各家巨头农业数字化的步伐加速,接下来各家之间交叉的点必然会越来越多,而到了那时彼此之间的冲击,也就不可避免了。
一、拼多多全力推动农货上行
在三大电商平台之中,拼多多对推动农产品上行最为热衷,而如今它也是业内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拼多多能够取得如此成绩,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
1. 我国农村电商的线上流通率非常低
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中国农产品流通各渠道占比调查中,农贸市场占比最高达到51.8%,超市占比位列第二位达36.4%,位列第三的是个体商贩占比为8.5%;其次是电商渠道,仅有2.8%。农产品线上渠道占比如此之低,给后来者发力线上创造了机会。
2. 拼多多在农货上行方面拥有先发优势
早在2017年之前,拼多多就开始推动农产品上行,助力农产品产销对接。这种先行一步的布局,让拼多多吃到了下沉市场崛起的巨大电商红利,从而让其迅速在农货上行方面建立了竞争优势。
比如,拼多多构建的体系化、系统化的助农模式,就为其推动农货上行提供了诸多助力。
例如,针对传统农产品流通链路长、信息不对称等痛点问题,拼多多推出了“产地直连”的新模式,拉平了产地和销地之间的信息差,很好地保证了供需平衡;针对农村人才不足的问题,推出了多多大学,帮助培养新农人、新农商……
正是凭借这一体系化的举措,帮助拼多多奠定了其农货上行第一平台的行业地位。
据拼多多《2019年农产品上行发展报告》显示,拼多多2019年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达到了1364亿元,同比上涨了109%,据预计2020年,拼多多农产品电商销售总额将会达到2500亿元,仍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其在行业的地位也将愈加稳固。
二、阿里押注全链路农业数字化改造
与拼多多不同,阿里则提出了全链路农业数字化改造的新设想。
所谓“全链路数字化改造”是指通过把控从上游到终端的整个环节,并将每一个环节都进行数字化改造,从而将农业整个从产到销的过程,都纳入到数字化进程之中。阿里之所以选择用这样的方式参与农业改造,背后则有着多方面的考虑。
一方面,我国传统农业各个环节都存在很多的问题,数字化改造的空间很大。比如,我国农业的“小农”形态,使得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程度很低,这给农业的产业化带来了一些困难;其次,由于缺乏很好的农业供应链,农产品在流通环节耗损严重,这些都严重制约传统农业的进一步发展,而数字化技术则对改善这一问题多有助益。
另一方面,阿里在数字化方面积累了雄厚的技术基础,具备很好的数字化改造的能力。比如,阿里云旗下的数字农业ET大脑,就能够为农业数据的打通提供技术支持,阿里云旗下的AI、区块链技术等,也为农业的智慧化、可溯源追踪提供技术解决方案。
而阿里之所以想要做全链路农业数字化,则与农业的产业链较长不无关系。
农业从产地到流通再到销售,中间经历各种环节。而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任何单一环节的数字化,对农业数字化改造的效果都不会太理想,这也正是阿里投身全链路农业数字化的原因。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阿里在产源地数字化(基地模式)的基础上,又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打通供应链的产地仓,来加速流通环节的数字化。据悉,目前阿里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5个产地仓和十几个销地仓,进而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仓网群。
由此,阿里已经形成了从田间地头(基地模式),到运输流通(产地仓),再到淘宝、天猫、盒马前端零售的全链路农业数字化闭环生态。从这里不难看出,在做数字农业上,阿里有着全盘的谋划和全方位的布局。
三、京东侧重技术赋能
与前两者不同,京东的农业数字化主要是从产业端开启的,其农业数字解决方案也主要是聚焦于产业端的,更侧重于通过技术解决方案来给行业赋能。
京东开启数字农业,最早源于此前京东数科旗下的数字农牧。
早前京东数科,偶然间获得了一个保险客户的需求:他们想要准确识别不同的死猪,以避免养殖户用同一头猪骗保,京东由此推出了一个“猪脸识别”的数字技术解决方案,并以此为契机切入了智能养殖业务,投了一家山黑猪养殖厂商,开启了数字化养殖的试验。
此后,京东数字农牧依托于大数据、人工智能、IoT、区块链等方面的数字科技能力,自主研发并推出集成“神农大脑(AI)”+“神农物联网设备(IoT)”+“神农系统(SaaS)”的智能养殖解决方案,独创养殖巡检机器人、饲喂机器人、3D农业级摄像头等先进设备,打通养殖全产业链,真正实现了智能化、自动化、精细化生产。
这套技术真正从生产环节,改变了传统农业自动化程度低、生产数据难采集、人工成本大等痛点问题,为数字农牧产业的降本增效和结构化转型,注入了强劲的科技动能。
在数字化养猪试验取得实效之后,京东又将智能养猪,拓展到智能养牛、智能水产养殖等多个养殖领域。
之后,京东又以无人机农林植保服务为切入点,整合京东集团物流、金融、生鲜、大数据等能力,搭建智慧农业共同体,同时打造旗下首个农场品牌“京东农场”,由此形成了完整的数字农业版图。
今年以来,京东又与四川地方政府建立了合作,建立农业大数据中心,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以及数字农业的场景落地。总的来看,京东在数字农业领域涉足甚广,但目前为止京东在农业方面的应用落地,还主要集中在技术赋能方面。
四、新农业大战即将开打?
随着三大电商平台,同时汇聚于数字农业领域。外界就不时传出一种声音认为,三家电商企业将会在数字农业领域掀起新的大战。但当前来看,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很小。
一方面,目前我国的农业数字化水平还很低,目前整个市场也还处于增量博弈的阶段。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7月3日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显示,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为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6.2%。而在三大产业中,数字经济在农业中占比7.30%,在工业和服务领域,则已分别占比18.30%和35.90%。
这意味着在三大产业中,农业领域的数字化潜力最大。
而农业数字化巨大的市场空间,在短期之内很难被某一家巨头所独享。因此,对于目前各家电商企业来说,其核心的任务还是以拓展市场增量为主,现在相互触碰的可能性还比较小。
另一方面,各家在数字农业的布局上也有差异,开打的动机并不明显。
阿里做的是重投入的产业链数字化改造,拼多多目前还主要是聚焦农产品上行、注重的是渠道畅通,而京东农牧则主要是通过输出技术解决方案,来为农牧业发展赋能,相对而言更偏重于技术应用。
从三者之间的发展情况来看,各家之间的差异性明显,因此各家目前开打的可能性并不高。
因此,现在谈巨头之间的数字农业大战,还为时过早。不过,随着各家巨头农业数字化的步伐加速,接下来各家之间交叉的点必然会越来越多,而到了那时彼此之间的冲击,也就不可避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