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海南离岛免税政策实施4年,实际参与免税购物的旅客人数占空港离岛旅客总人数的比例不到10%,低于韩国济州岛平均30%的比例;人均购物额2680元,仅为限额的34%。
离岛免税政策一直被公认是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含金量最高的政策。自2011年4月20日政策实施以来,不仅助海南旅游转型升级,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起到助推作用,且对我国探索引导消费回流发挥了一定作用。
但相关人士认为,虽然离岛免税政策经历了两次调整,不断放宽限制,但调整的速度和力度仍跟不上市场需求,尤其是当前中国每年出境旅游购物消费庞大,离岛免税“挤牙膏”式政策调整难以阻挡消费外流。专家建议,分阶段分步骤推进国际购物中心建设,把海南打造成真正的国际购物天堂。
离岛免税实施四年
销售额超134亿元
日前,记者来到海南省三亚市海棠湾免税购物中心,这一全球最大的单体免税店一如往常般热闹,尤其是化妆品区域人潮涌动,熙熙攘攘。来自云南的游客李女士一进店就挑选了一套钟爱的护肤品,然后继续“血拼”之旅。
海口海关最新数据显示,自2011年4月20日至2015年4月20日,海关共监管三亚、海口两家免税店销售离岛免税品1744.92万件,购物人数467.49万人次,销售金额134.74亿元人民币。
据海南省财政厅厅长刘平治介绍,在离岛免税政策实施等利好条件带动下,海南旅游人次、旅游收入以及以旅游为龙头的服务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逐年提高。与此同时,“离岛免税”在拉动内需、推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促进海南旅游业转型升级和体制创新、影响游客消费结构等方面作用日益显著。
海南省旅游委副主任朱洪武表示,离岛免税政策实施使海南旅游产品体系得到丰富和优化,很大程度弥补了旅游购物的短板,推动海南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均衡发展,进一步改善游客的旅游体验。
海南旅游产品结构由过去的观光为主向观光、购物并举发展,大大增强了海南旅游的吸引力。在对海南旅游要素重要性排名的调查中,“免税购物”已超越“民俗文化”和“传统美食”,成为仅次于“自然景观”和“气候环境”的第三大重要旅游资源。
“离岛免税政策效应向好,带动海南旅游产业快速增长,海南全省旅游收入不断增长,海南岛旅游接待量每年以11%左右的速度增长,预计2015年,接待游客数量将达4700万人次。”朱洪武说。
助力引导消费回流尚存较大空间
四年里,离岛免税政策经历两次调整:2012年11月,免税购物限额从5000元调整至8000元,增加美容、保健器材等3类免税商品;2015年3月,增加婴儿配方奶粉、咖啡、保健食品等17种免税商品,放宽香水、化妆品等10种热销商品的单次购物限制。
来自北京的游客马璐说,离岛免税政策实施后,海南对她的吸引力更大了。“海南目前最吸引我的第一是空气和自然环境,第二就是免税购物。”
三亚海棠湾免税购物中心副总经理蔡青霞说,离岛免税政策在海南实施以来,对海南尤其是三亚旅游经济的拉动非常明显。从市内免税店到海棠湾免税购物中心,免税店的接待能力、品牌阵容、业态种类等诸多方面强势升级,不仅在海棠湾区域形成“免税效应”,带动当地酒店入住率大幅提升,也进一步带旺了三亚旅游。“三亚免税店已成为与天涯海角、南山和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并肩、另一个热门的"万人景区"。”蔡青霞说。
相关人士认为,中国试点实施离岛免税政策四年来,不仅对促进海南旅游发展、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有助于中国探索扩大内需、减少消费外流。
近年来,随着中国出境人数增加,境外消费也迅速增长,形成境外消费热潮。商务部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出境人数超过1亿人次,境外消费超1万亿元人民币。如何将不断外流的消费留在国内是中国目前面临的一个难题。
记者采访了解到,尽管四年来海南离岛免税政策效应明显,但由于政策在免税额度、次数、品种等方面的限制,仍不能很好地满足消费者的购物需求,要扩大内需、减少消费外流还存较大空间。
来自哈尔滨的游客高女士说,她平时会出国购物,虽然海南离岛免税对她也十分有吸引力,但免税购物额度太低,而且商品的价格也比国外高。“买一件商品就差不多把额度花完了,更别说买手表这类贵重物品了,应该把购物限额提高到两万元或者更多。”她说。
海南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实际参与免税购物的旅客人数占空港离岛旅客总人数的比例不到10%,低于韩国济州岛平均30%的比例,人均购物额2680元仅为限额的34%,很多消费者的消费热情和能力还未能得到很好释放。
扩容“新政”遇冷
距离3月20日离岛免税政策新一轮调整已经1个月。记者采访发现,新政实施并未成为新一轮的消费引擎,甚至有些遇冷。
记者在三亚海棠湾免税购物中心走访时发现,很多顾客对离岛免税政策的新一轮调整并不知情,即便知道的也表示,调整后的政策较之前没有较大改变。还有一些游客反映,最吸引人的奶粉品牌太少,没有选择余地。
蔡青霞坦言,新政遇冷有一定客观原因。由于新政实施以来时间尚短,免税店备货需要一个周期,商品采购方面还不是很到位,目前也在多方面积极地与厂家联系货源。但主要原因还是这次增加的商品除了奶粉和保健食品外,都是“非主流”,比如美容仪器之类的都是小众商品。
她说,游客还是普遍认为品类不足,比如电子类,烟酒一直是顾客问询最多的商品,但是这类商品目前依然没有涉及。离岛免税政策“挤牙膏”式的调整速度和力度都跟不上市场需求。
记者调研发现,目前游客反映的问题主要包括:限航空出岛,限购数额低,限年龄,同类商品价格比香港、韩国高,品种相比少、网点少,交通不便,提货方式单一,岛内岛外游客待遇不公、垄断经营等,从而影响旅客的购物热情甚至旅游选择。
据了解,目前,实施离岛免税政策的台湾澎湖、金门及马祖,日本冲绳免税购物上限都在人民币约12000元以上,而在购物次数上,日本及我国的台湾地区不设限制,韩国济州岛为6次,也远远多于海南。
蔡青霞认为,虽然政策经历了两次调整,但调整的速度和力度仍然跟不上市场需求。她希望进一步提高免税购物额度,同时放宽对海南岛内居民购物次数限制,让本岛居民享受更多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带来的福利。
离岛免税政策尚存创新空间
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海南研究所所长夏锋表示,旅游购物消费已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主要趋势。中国每年出境旅游购物额度是在境内消费的4倍,如果海南用足用好免税政策,就能把不断外流的旅游购物消费留在国内,这也可以有效扩大内需。
业内人士和专家认为,从免税购物政策实施情况看,离岛免税购物销售总规模还较小,离岛免税购物政策还有相当大的创新空间。专家建议,应分阶段分步骤尽快将海南建设成为国际购物中心,真正把不断外流的旅游购物消费留在国内。
一方面,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是国家战略,在推进国际旅游岛过程中,可借助离岛免税政策逐步把海南全域建设成为免税试验区,加速把海南打造成国际购物中心。
海南省政协委员沈建伟建议,“国际购物中心”应理解为与香港、济州岛、迪拜类似,形成以免税购物为突出特点的服务业全面开放的区域。在建设过程中应逐步实现“五扩”:一是“扩市场”,在严格监管和市场准许情况下,允许更多国际国内大企业进入海南免税市场,推动免税经营主体开放;二是“扩区域”,将购物免税区域从海口,三亚扩展到全岛市县;三是“扩类别”,免税品种由国外产品扩大到国内著名品牌产品;四是“扩群体”,免税对象不仅是岛内外离岛游客,本岛居民不离岛也能享受免税政策;五是“扩方式”,购买免税品从采用“即买即提”“先买后提”到任何免税店都可即买即提,海关监管,出岛超额补税。
沈建伟说,2015年,我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未来5年是中国旅游发展黄金年,国际上与旅游业相关的免税品销售将占旅游消费30%~40%,为旅游业发展增添了无穷的动力。
另一方面,创新离岛免税购物政策实施空间,力争与香港合作。夏峰说,海南应加大服务购物体系,进一步扩大免税服务业,与港澳合作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现代服务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