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年前人们想跑得快,那时候只能讲一个飞毛腿的故事,有了汽车这样的新供给,创造了自身的新需求。几千年前人们都想飞,编一个孙悟空的故事,现在有了飞机这样的新供给,创造了自身的新需求。
在经济学历史上,供给处于主导地位,无论是经济均衡的恢复,还是增长潜力的恢复,长期必然是供给调整来完成。在2010年以后,中国的经济走势并没有持续反弹复苏,反而是却连续五年下行。在这一大环境下,“供给侧改革”成为高频词汇。
需要注意的是,强调供给侧改革不意味着全面否定需求侧。投资、出口、消费这三驾马车,虽不是财富的源泉和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但也是产品销售和价值实现的条件。理性看待供给侧改革,平衡供给侧与需求侧两端关系,才有利于中国经济的稳步提升。
产能过剩 楼市库存
中国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太多产业处于供给成熟和供给结构老化阶段。例如,产能过剩和楼市库存。中国软产业占比不足49%,在硬财富制造业里绝大部分以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或者供给老化、供给成熟的产业为主。面对这些产能过剩的行业,“去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但尽量避免“片面去产能”或“行政去产能”。产能过剩是供给老化的必然结果,应主要依靠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从培育新供给入手促进要素转移、产业转型、结构转换。同时,“去产能”应该结合各省市和地区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对于中西部产能过剩比较普遍的省市,应在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上,着力推动生产要素进行转移,而对于上海、深圳等本身过剩产能压力很小,应该以培育新供给新动力作为改革的着力点。
新供给主义经济学创始人滕泰独家回应笔者的提问时谈到:“房地产去库存虽然是供给侧的问题,但解决方法其实在需求侧。已经建成的房子,需要通过扩张需求把房子卖掉、把库存消化掉。去产能、去老化供给与培育新供给、新动力是同向并肩而行的两条河流,只有这两条河流合二为一的那一天,才意味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真正完成。”
扭转走向“日本人式刺激”
中国现在的情况是大量的人都去代购进口奶粉,疯抢日本马桶。这反映了低端供给与正在升级的消费需求不匹配的供给结构问题。2015年11月9日国务院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谈到了前一阶段时间国人去日本买马桶盖的例子,“日本人做的不仅是马桶盖,而是健康、保健品”。国人对健康的追求已辐射到了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在医疗供给市场化、医疗消费升级的推动下,产孕消费、婴幼儿消费、美容消费、运动医疗消费、健康管理消费、银发消费、临终关怀等新供给、新消费正在形成更庞大的市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围绕’转、放、改’三个方面展开。’转’就是’转型’,依靠完善的要素市场和强大的社会保障,推动生产要素从供给过剩、供给老化的行业向新供给形成、新供给扩张的产业转移,培育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形成新动力。’放’是’放手’,放松高行政成本、高融资成本、高税收成本等三大供给约束,确保经济短期迅速反弹复苏。’改’即’改革’,应该从财富的源泉和增长真动力出发,用土地和资源、人口与劳动、金融与资本、技术与创新、制度与管理这“五大财富源泉”来替代需求侧的“三驾马车”,提高要素供给效率,全面降低供给成本,让五大财富源泉充分涌流,如果能够坚持供给侧改革的正确方向,中国将开启经济增长新周期。”滕泰分析。
对话
记者:多数人认为供给侧改革就是从打折促销转换为限量精品出售,这种说法您如何看?
滕泰:供给侧改革不能简单理解成限量出售。首先,在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中,新供给主义经济学认为,供给占主导地位。供给创造自身需求是有条件的,当存在供给过剩、供给约束、供给老化、供给抑制时,供给不能创造自身等量的需求。
记者:如何引导新供给创造新需求?
滕泰:在整个经济周期中,技术和产业的演进、供给和需求结构的变化,以及供给与需求循环往复的交互作用是形成周期波动的主要力量。当一种产业的生产技术普及到一定程度,进入供给成熟和供给老化阶段,形成产能和产量过剩,不但原投入的生产要素报酬不能及时回收,而且大量生产要素无法充分就业,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的过程就会中断。因此,供给侧改革要引导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新供给是指由于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新管理模式等新财富形态,形成了新商业价值,创造了新需求,形成了新市场的供给。比如Iphone手机,在乔布斯创造出Iphone手机之前,世界对它的需求原本是不存在的,而一旦Iphone手机面世,新的需求就被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来。一旦资本、资源、劳动开始向新供给集中,老产业的产能过剩将自然消除,整个经济不但恢复均衡,而且将开始新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