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浙江丽水举行的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大会上,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正式发布《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17-2018)》。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首次破万亿大关,达到1244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1%。
钱都花哪了?
农村实物类产品首当其选。根据报告,农村实物类产品的网络零售额达782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1%,占农村零售总额的62.9%。其中,服装鞋包,家装家饰,食品保健位居农村实物类产品网络零售额前三位。除了买包和小家电以外,农村服务类产品——在线旅游、在线餐饮,对农村网络零售额增长贡献也不小,增长率分别达到21%和17.2%。
诶?你最关心的农产品去哪了?有点扎心!农产品上行总体规模仍然偏小。2017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为2436.6亿元,仅占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48万亿元)的4.4%,即便是在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中,占比也不足20%。啥原因?
想象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如今,互联网行业飞速发展,互联网+农业被视为目前市场上公认的一片蓝海,竞争也是相当激烈。早在2016年,新华日报就有过报道说,全国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已超3万家,其中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已达3000家。但很不幸,这3000家平台几乎全是亏本的!
互联网经济这么火,为啥农产品电商在赔本?
其实,原因不外乎就两点。一. 价格低。二. 成本高。如何才能做好农产品上行?商业巨头又是靠什么来降低成本,获取利润的?
1. 走量,更要走心
都知道在固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生产的数量越多,成本就会越低。但任何一样商品要想打好“走量”这张牌,质量保证是关键。换句话说,产品没有了质量,一切都是空谈。
怎么做?
农产品标准化可以算是电商要过的第一道坎。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通常在购买家电、手机、电脑等产品时,往往只需考虑产品型号,而不会在同一个产品型号中逐一挑选。原因就在于工业标准化下,品质得到了很好的保障,不会出现过大的个体差异。但对于农产品来说,这一点却很难做到。即使是长在同一棵树上的果子,也会在品相、酸甜度上呈现出较大差异。
如何解决?
京东算是在生鲜标准化上下手比较早的,除了在外观上对产品进行分拣、定级和标签外,它还制定出一系列可量化考核指标,以及对产品来源信息追溯等服务,来帮助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而盒马鲜生则是在种植区建立标准化的包装生产车间,利用直采的方式,不仅缩短了从生产端到终端门店端的时间,同时也顺应了电商和消费者的需求,既保证了质量,还降低了成本,同时也能让消费者放心地做出选择。
可光有质量,没特色消费者也不见得会买账。根据早前艾瑞咨询和京东联合发布的《2018年华东地区80后90后消费者网购年货调研报告》数据显示,土特产在置办年货时,非常畅销。
这说明在80、90后的消费理念中,“特色”是被看中的东西,而土特产正是符合了他们的消费需求,再加上懒人经济的作用下,只要能够在网上购买到城市中难寻的好品质商品,那一定会是他们的购物首选。
所以说,在保证了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如何挖掘产品自身亮点并打造出品牌,也同样值得商家思考。因为未来的主流消费者,比起价格更注重商品价值。那么,对于商家来说,只要创造出高价值的商品,适当提价又何妨?
2. 伤不起的物流成本
玩农产品电商,冷链始终是无法回避的问题。据公开数据显示果蔬类农产品的流通耗损率占到25%-30%。所以要想盈利,冷链物流就成了取胜的关键。
但有个问题,冷链物流比一般的常温物流要求更高,投资也更大。如果是自建渠道,不仅要建库房,还得有冷藏+冷冻的混合配送车辆,以及用来冷藏周转的恒温设备等,绝对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耗资这么大,还怎么盈利?
尤其是生鲜产品,运输途中的耗损率绝对是块硬伤。要想解决,产品深加工是个不错的选择。比如,把容易破损或品相不好的果子,做成果汁;把保鲜时间短的产品,提前腌制做成休闲零食等等,不但可以提高产品价格,还解决了冷链物流的高成本运输。
除此之外,与线下相结合,搞“无人零售”也是近年来商家们降低物流成本的一种方式。像每日优鲜、百果园都把“前置仓”当成是自己的标配。这种随时扫码下单,“即拿即走”的方式既解决了高价的物流成本,也能为商家保证每日补货的高频服务。
当然,线下落子门店也不失为一计良策。易果生鲜就是采用灵活租赁的方式在运营,在中心城市选址并建立冷链站点,再辐射到周边3公里的用户。在配送环节上,从易果、天猫、苏宁三大平台数据入手,运用大数据实施精细化管理,从货物入仓,到储存、运输、配送等一系列环节,利用现有资源实现资源的最大化使用,减少库存占有率,降低成本。
那还有没有别的出路?与线下商超或农贸市场合作,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既可以平摊风险,还能降低成本。何乐而不为呢?
3. 要想生存,就必须跟上时代
当下,电商无所不能。比起卖产品,他们似乎更愿意花时间在引流上来赚取利润。根据艾瑞发布的《2016-2017中国移动购物企业交易规模市场占比》数据显示,阿里无线在2017年占市场的绝大部分交易76.3%,手机京东占13.9%。而其他的加起来总共不过10%的份额。也就是说,淘宝、天猫等阿里电商平台拥有的流量占据了中国电商的绝大部分。也正是这个原因,才会吸引各路适合淘系的农产品商家到此打卡。
但流量引来了,产品就一定好卖吗?未必。服务体验很关键。如何为商品赋能已成为农产品电商近年来关注的热点话题。比如,赋予产品背后的故事,或者提供产品从种植基地、采摘过程,到物流体验等环节的可视化全过程展示等,都是不少商家使用的营销手段。短短一个小视频,或是一场关于农产品的直播,分分钟就可以吸引来不少粉丝,不仅节省广告成本,也让消费者在参与直播互动的同时,建立了与商家沟通的桥梁,再想通过卖产品赚利润也许就没那么难了。
现在,你有没有一丢丢想做农产品电商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