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槛提高,实体与电商增幅此消彼长,外资影响力持续下降,如果说这些是今年的零售百强所呈现出来的行业基本面的话,那下面的一些新特点则反映出了行业发展的一些新趋势。
一是电商的正式入席。
今年,电商企业被正式列入了零售百强榜单,排名前两位的苏宁云商、天猫是仅有的销售规模突破2000亿的企业,而苏宁云商也是目前零售业中由实体零售向线上、线下协同发展转型较为成功的企业。
8家电商企业的入席,不仅意味着网购在越来越明显地蚕食着传统零售企业的市场份额,更是已成长为一种代表着未来消费特点与趋势的成熟零售商业模式。
二是实体零售的增幅将持续放缓。
在百强榜单前十位企业中,增长模式已由原来的新店拓展向门店转型升级方向改变,较明显体现出了企业增长方式的转变,这大大降低了企业整体增幅,也很容易出现一些企业由于门店升级改造的高投入而导致利润大幅下滑。
在排名靠后的更多企业中,增长的主要动力依然是市场规模的扩大,这实际上反映出的是这些企业在当前转型中的应对措施单一。对于区域型中小企业来讲,市场规模依然是保障其市场竞争力的首要举措。
三是单业态企业占比减少。
与2011年零售百强中的18家相比,2012年百强中单一业态的超市企业数降至了16家。零售企业越来越注重对同一市场区域进行多业态的协同发展,而原来以家乐福、大润发等企业为典型代表的一种业态吃天下的经营思路在逐渐被淘汰。
四是外资零售企业经营风险加大。
在百强中的占比下降,不得不采取的渠道下沉,这些都反映出外资企业在华的发展遇到了瓶颈。
沃尔玛早已开始利用1号店来延展自己的业务,家乐福也开辟了农产品出口的新业务,麦德龙在尝试万得城模式受挫后,继续加大仓储模式的扩张。但是,这些都不是外资企业在华发展的长远之道。
尤其是渠道下沉,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各区域基本都已培养出成熟的区域龙头企业。外资在这些区域站稳脚跟的难度要远远高于当初在一二线市场上的快速布点。要真正解决在华的经营困局,外资企业恐怕要付出比内资企业高得多的代价。
直到最后的退出,或许这是外资零售企业在华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