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商 » 聚焦电商 » 正文

恒天然毒菌事件引爆海外奶源遭遇信任危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6-15 14:09:01
导读

  受恒天然肉毒杆菌事件影响,中国以及俄罗斯宣布禁止进口新西兰乳制品。  中国市场过度依赖海外乳制品生产企业,70%进口奶粉来源于新西兰。  恒天然事件带来的信任危机大于安全危机,中国消费者对海外乳制品企业的信任度也将降低

  受恒天然肉毒杆菌事件影响,中国以及俄罗斯宣布禁止进口新西兰乳制品。
  中国市场过度依赖海外乳制品生产企业,70%进口奶粉来源于新西兰。
  恒天然事件带来的信任危机大于安全危机,中国消费者对海外乳制品企业的信任度也将降低。

  乳制品行业再次爆出食品安全问题,这次的主角是总部位于新西兰的恒天然集团,它生产销售的浓缩乳清蛋白粉原料受到了肉毒杆菌的污染。

  8月2日,恒天然向新西兰政府通报称,其生产的3个批次浓缩乳清蛋白中检出肉毒杆菌,影响包括3家中国企业在内的8家客户。

  8月3日晚间及8月4日上午,国家质检总局连续发文确认,涉及中国市场的企业包括杭州娃哈哈保健食品有限公司与娃哈哈进出口有限公司的浓缩乳清蛋白14.5吨、可口可乐中国公司的浓缩乳清蛋白4.8吨、多美滋婴幼儿食品有限公司使用的进口原料乳粉208.6吨。

  新西兰贸易部长蒂姆·格罗泽在8月4日表示,中国在得知新西兰恒天然乳粉检出致命细菌后,已停止进口所有新西兰奶粉。他在当地媒体tvnz的节目上称,“中国当局停止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进口新西兰奶粉这一举措在我看来是完全合乎情理的。”据悉,俄罗斯也开始禁止从新西兰进口乳制品。

  中国企业和普通消费者都开始转向海外寻找优质的奶源,但恒天然爆发毒菌事件意味着,进口乳品如果没有强力监管同样不能保障安全。

  受污染产品已被大量使用

  恒天然集团在声明中称,一般的乳制品如鲜奶、奶酪、酸奶和经过超高温消毒的牛奶产品不会受肉毒杆菌的影响,且目前还没有收到问题产品引发的健康问题报告,但这一解释显然无法让人放心,尤其在中国市场。中国的消费者由于受到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影响,任何有关乳制品安全问题的疑点都会让他们产生疑虑。

  在中国,所有涉及此次事件的企业均在第一时间进行了产品的排查并发表自查声明。根据娃哈哈、可口可乐以及多美滋给到腾讯财经的声明,三家都已经对旗下涉及产品排查清楚,可口可乐需要召回一个批次产品,多美滋共涉及12个批次产品,而娃哈哈所涉及的产品已经基本完成销售,娃哈哈方面称如果仍存在销售中的产品,公司方面也会予以召回。

  受污染产品显然无法全部召回。在过去的一年零3个月里,采用污染原料的900吨产品早就流入市场,甚至是已被消费了。来自多美滋、娃哈哈以及可口可乐的回应正好印证了这一点。

  肉毒杆菌如何混入原料产品?

  此次恒天然发现的受污染产品源于今年3月的一次检查。恒天然在这次检查中发现,三批次2012年5月生产的特殊类型浓缩乳清蛋白梭菌属微生物指标呈阳性。7月31日 恒天然对产品样本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在一个样本中可能存在会导致肉毒杆菌中毒的梭菌属微生物菌株。8月2日,恒天然对包括中国客户在内的8家客户发出提醒。

  恒天然执行董事加里·罗马诺在新闻发布会中介绍,此次受污染产品源于公司在新西兰怀卡托地区的一家工厂的一根管道。

  一位从事乳制品原料生产与销售的企业告诉腾讯财经,此次由管道污染引起的肉毒杆菌事件的具体原因可能有三种。一是管道清空后留下的污水未清理干净。其次,清洗管道的程序或者清洁剂有问题。最后,存储时的管道出现了污染。他同时告诉腾讯财经,不管是成品还是半成品,管道、储奶罐以及运输过程中都可能接触到污染物。”

  肉毒杆菌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细菌,土壤、动物粪便中经常可以见到它。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介绍称,尽管肉毒杆菌对成人和1岁以上的儿童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对1岁以下的婴儿存在较大威胁。临床上也有1岁以内的婴儿使用被肉毒杆菌污染的食物中毒的案例,其中半岁以内的婴儿、处于转奶或者添加更改辅食阶段的婴儿属于“高危”。

  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交流部副研究员、博士钟凯介绍,中国甚至全世界的乳品标准或者婴幼儿配方食品标准里对肉毒杆菌在乳品中的限量都没有规定,原因是肉毒杆菌在乳品中并不是常见的污染物。

  多家涉及此次事件的公司反馈似乎也能说明这点。多美滋中国区发言人对腾讯财经表示,原料检验都是跟着国家标准走的,进厂以及出厂时都会有相关项目需要检验,但是国家标准中对于奶粉这块没有肉毒杆菌这项检测要求。而向可口可乐售出4.8吨产品的上海糖酒公司以及娃哈哈公司均对腾讯财经表示,进口原材料的检验都已经通过了国家标准。

  恒天然未及时通报污染事件受到指责

  虽然此次事件更可能是偶发性的单独事件,但是公众对于恒天然从3月了解此事直到7月底才通报的做法有所指责,为此恒天然执行董事加里·罗马诺解释说这是由于技术问题与抽样调查的限制所致。

  不过,此前恒天然也同样有迟报污染事件的案例。恒天然在2012年9月对牛奶进行抽检时发现有少量牛奶和奶粉中含有少量双氰胺化学残留物,但公司直到2013年3月才进行通报,并且残留批次仍然照常发往中国等国外市场。

  新西兰的奶牛打个喷嚏,中国的乳制品行业也会跟着感冒。

  新西兰经济发展倚重乳制品行业,产品生产总额占到GDP的2.8%,而在新西兰生产的乳制品中,有95%出口到国外市场,去年乳制品出口总额达到104亿美元。

  恒天然集团则是其中规模最大的公司,其销售额占到了新西兰商品出口总额的1/4。

  尽管恒天然不是全球最大乳企,但却是全球最大的奶制品出口商,在2012年,恒天然产品占全球奶制品市场出口额的21%,全球全脂奶粉出口额的46%。

  恒天然集团采取合作社模式,有10578多个供应商股东,奶农向恒天然供奶,他们共拥有约380万头奶牛,去年公司生产了170亿公升,其中的98%用于出口。恒天然的业务分为原料、餐饮服务、消费乳品以及鲜奶供应,其中原料供应占到了集团收入的70%左右。此次污染事件,即发生在原料供应业务之中。

  而在新西兰之外,恒天然在全球市场亦有运作多项生意。在亚洲和中东拥有多个消费者认知的强项品牌如安佳、Fernleaf,Anmum,Anlene等。其在智利的运作的产品名称为Soprole。除此之外,恒天然还与雀巢公司在巴西、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和阿根廷等南美洲国家有深入合作,以雀巢品牌来销售乳制品。

  5年前,恒天然曾因持有三鹿奶粉43%卷入毒牛奶三聚氰胺丑闻,其中国战略严重受挫。2012年恒天然第二次尝试大规模扩大在华业务,斥资8830万美元在河北省兴建2座新的大型牧场。其最终在中国国内将拥有3座农场,每年将为恒天然生产1.5亿公升牛奶。无疑中国市场是恒天然集团发展的重点,根据公司截止2012年7月的年报显示,其中国市场的销售收入约为16亿美元,为该公司最大单一市场。据悉,中国有70%的进口奶粉都来源于新西兰,而这些几乎全部出自恒天然,雅士利、雅培、美赞臣、惠氏等奶粉企业均是其合作伙伴。

  一位接近恒天然的人士告诉腾讯财经,恒天然最近还计划将一新产品准备登陆中国市场,公司方面显然认为其2008年三聚氰胺时留下的负面影响已经散去。现在来看,这一新产品计划很可能因为此次事件而遭到搁置。

  海外奶源遭遇信任危机

  在中国,乳制品安全问题一直受到空前关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重创了中国国内的乳制品生产企业。国内企业和国内的普通消费者一样开始转向海外寻找优质的奶源。在中国消费者信任的海外市场中,新西兰的乳制品无论是奶源还是最终产成品都有着不错的口碑。

  国内消费者愿意支付高溢价获得更安全的产品,就在前不久,外资奶粉品牌因为涉嫌价格控制遭到中国有关部门的反垄断调查,这些奶粉品牌均是在2008年之后提高价格,平均涨幅在38%左右。

  国内消费者对于海外乳制品的依赖还体现在,国内的乳制品企业纷纷以海外奶源标榜产品安全性,尽管国内的奶源现在已经达标,但是出于民众对国内奶源的不信任,企业仍选择从从新西兰等地进口奶粉以及原料,例如此次事件中的可口可乐以及娃哈哈集团。而娃哈哈集团自己也有进口奶粉业务,娃哈哈告诉腾讯财经,其爱迪生奶粉品牌为荷兰原装进口,与此次事件并无关系。

  过度信任国际奶源不仅在民众层面,政府监管层面对于进口乳品的监督也远低于本土乳品。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监管部门对于进口乳品的检验标准,远低于本土乳品,直至今年5月。

  国家质检总局于2013年从5月1日起才开始实施更为严格的乳品进口新规,该新规新增加“进口商批批自检”、“产品入境需经风险评估,并符合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等内容。

  以目前披露信息来看,恒天然事件可能引发的安全风险不会超过2008年的三聚氰胺,但是其引发的信任危机可能是空前的。首先,恒天然不仅仅是一家乳品制造企业,其公司业务中很大一块来自于原材料提供,如果从源头无法控制其质量,其最终产成品所可能造成的风险更加无法控制。其次,如果以恒天然所代表的海外乳品企业无法获得中国消费者的信任,中国消费者要去哪里寻找放心乳制品?中国乳企企业是否能够重获消费者信任?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恒天然毒菌事件引爆海外奶源遭遇信任危机链接:http://www.esxun.cn/dianshang/144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