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黄金周,西单、王府井等商业街的商场里人满为患,H&M等潮牌试衣需要排长队。但是,这已经难以阻止传统零售假日经济增长乏力态势。
据北京市商务委商业信息咨询中心监测的数据显示,“十一”黄金周全市110家重点商业服务企业实现销售额67.1亿元,同比增长8.9%。国庆假期首日重点商业服务企业当天的销售额达到10.3亿元,同比增长8.3%。
虽然假期首日的销售规模在持续增长,但是增长幅度在收窄。笔者对比前两年国庆假期的销售发现,当时的同比增幅都维持在13%以上,但是今年这一增长幅度降到了个位数。
其实,这并不意外。在外部消费疲软以及电商冲击下,这是传统零售经过阵痛后经历的首个黄金周。从一些细节也可以看到消费习惯的改变。
与以往晒商场扫货收获不同,在一些购物论坛上,达人们发来的多数是在网上淘来的实惠宝贝。而在一些超市、商场,仍是传统的打折促销活动。一些超市排队结账的窘境让一些消费者选择了网上下单购物。
不过,在经历阵痛后,一些企业开始寻找突破。以受网上冲击最充分的传统家电卖场为例,苏宁今年全面推进线上线下同价,甚至在卖场终端设置电脑,便于消费者比价。通过这种开放性的竞争,争取消费者的信任。
笔者在苏宁旗下红孩子网上页面看到一款特价儿童语音玩具,促销价是99元,而在红孩子新开的实体店却标价168元。在向导购人员指出网站的活动后,收银员按照网上商城的价格收取了货款。而在大悦城等主打年轻消费群体的购物中心,扫二维码有奖、上微信发图有礼等活动,更是增加了消费者逛街的乐趣。
应该说,如何让消费者购物更便捷、舒适,虽然是一个老话题,但在电商冲击下,却又有了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