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11”看什么?在我看来,新的网上零售模式,远比“双11”那天销量有多少来的更重要。
如果你在过去几年“双11”买过东西,你多少就会明白,“双11”的销量,其实意义真不太大。提前一个月开始的预售之类,再加上促销的透支,不过是把“双11”前后的销量挪了过来,是把线下实体店的销量挪到了网上而已。
但是,新的零售模式那就不一样了!你要看过诺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近期大热的那本《大繁荣》你就知道,科学技术未必能够提升生产力,但是新的商业模式却绝对可以—而网上零售模式,显然是商业模式中的一种。
就说今年“双11”大热的“国际化”,可别觉得只是简单的从海淘转向天猫或者亚马逊的境外购物平台那么简单。
在眼下流行的海淘转运模式下,中国消费者在美国的购物平台上下单,为当地的零售业金额做出了第一重贡献; 然后美国的转运公司负责转运寄回国内,由此产生的就业机会,也是出现在美国的就业统计数字上的。真正体现在中国经济中的,似乎也就是最后送到中国消费者家中的环节而已。中国消费者掏钱,美国GDP受惠,这是眼下海淘转运模式的真实写照。
但有了天猫、亚马逊等商家的国际购平台之后,这一切兴许就不同了。你在天猫下单购买美国商品,至少零售额是统计在中国零售业数字中了,而开设天猫店产生的相关人力需求,也是为中国创造就业机会,中国消费者掏钱海淘,至少可以对中国GDP做出贡献了。
“国际化”是如此,定期购、量贩销售其实也是如此,作为新的商业零售模式,前者通过重复定期消费使零售金额平滑化,后者则是通过大宗零售降低小额销售的成本,它们都从不同的角度降低零售业的交易成本,随之而来的自然是生产力的提升。
所以,站在国家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双11”,销售额真不重要。有层出不穷的零售模式创新,才是零售业“大繁荣”的根本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