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上班,高速途经北京长阳,长阳奥莱的牌子在视野里一闪而过,却瞬间勾起了笔者对于国内市场上奥特莱斯业态现状的“感慨”——国外好端端的一种普惠大众的业态,就这样在国内市场上被玩烂了!
先说说国外的奥特莱斯。
官方的、严谨的定义,可自行在网络查询,不想赘述。个人的通俗理解,就是让更多的普通老百姓能够以不正常的低价折扣消费到一些定位高端、价格昂贵的、过季的、当初存量较大或仅存尾货的、该国甚至是世界级的一线品牌,一般包括时装、箱包、化妆品、家居家饰等类商品。
普惠于民、同时解决工厂尾货、充分利用生产资源,是国外奥特莱斯存在的最大意义。
再看国内奥特莱斯,全国各地都在建,可又是在用怎样的方式经营呢?
国外流行的是工厂直销,国内流行的则是层层代理、层层走样,即使国际一线品牌在国内这个市场乱象下也不得不变得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不说大部分人都消费不起的一线奢侈品牌,就以几乎是大众化的国际品牌为例,同样是“阿迪达斯”的标签,你在奥特莱斯的专卖店,有几次买到的是与在正品阿迪达斯门店一样的商品?几乎不可能!因为两者的供货渠道是完全不一样的,产品的品质、品相也是明显不同。
想到一些了解国内奥莱运作模式的人士所讲,国际品牌的几十家正品店才有能力供应一家奥莱店,再看看国内奥莱里面琳琅满目的商品,哪里会有那么多的“名牌尾货”?!国内奥莱商品的主要供货渠道就是一些国内外知名品牌在国内的授权生产工厂、甚至还会有连授权都没有授过的假货。说白了,你在奥莱中买到的所谓名牌商品,很有可能真的就是一个标签,从产品设计、款式,到面料材质等,许多指标、标准与真正的名牌正品完全是两回事。
也就是说,要想在奥莱中买到你心仪品牌的正品,难!
销售知名品牌授权生产的商品,当然没有错。但让人难以理解的是,既然从运作模式上就不是国外奥莱的套路,我们国内众多的商家为何要堂而皇之的冠以“奥特莱斯”?难道仅仅是为了营销噱头、商业利益?
来到单位,看到一篇天津奥莱项目的报道,“佛罗伦萨小镇对我越发没有吸引力了。”这是一位商业企业高管所言,因为她心仪的商品总是处于缺货状态。
笔者在想,既然我们还做不好真正的奥特莱斯,不如改名吧,比如叫“名牌授权产品直销店”?或是“工厂贴牌商品直销店”?显然,这样的名字少了高大上,多了DIY,客流肯定降!
市场环境下,商业利益是不是就可以“有钱就任性”?是不是就该大于一切?面对每日进进出出商场成千上万的消费者,高举着“奥特莱斯”大牌的商家,会不会在心底时时泛出几丝对他们的“愧意”呢?